找到相关内容236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

    异化成思想上的独断之后,理性首先在康德的“批判”法庭上遭到严厉的剖析棗当然康德的批判乃是基于拯救理性的这一传统学术目的。紧接着叔本华打开了以意志为核心的非理性世界,也就搭起了足可同理性大张旗鼓相抗衡的“...”[1] (P819)这句话代表了从叔本华、尼采以来人们的普遍共识,是整个现代文化的基调,也自然延伸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因此当理性在现代思想的毁灭性反思中遭到了全面的批判的时候,我们也就找到...

    程志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2783187.html
  • 佛教在亚欧美:太虚大师谈亚欧美佛教之鸟瞰

    公认佛教中有甚深哲理在,对宇宙人生根本问题,均能与以圆满之答复,所谓和合缘生互融交遍之理也。如前德国有叔本华者,仅得小乘意义之一分,已认为超乎诸家哲学之上。再有英之罗素、法之柏格森等,对于佛教中所具之...

    太虚法师

    两岸|美洲佛教|欧洲佛教|亚洲佛教|太虚大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5554436387.html
  • 跨越寂寞

    挣钱、照顾家庭、娱乐消谴这冗长无味的生活里就足够了。然而对好些富于敏感和躁动的心,有时寂寞却会成为它的代名词。  叔本华曾“对于只是存在,其他动物比人更能满足,植物就完全满足于自己的存在。而人是否满足,...

    巴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0648039.html
  • 佛教与文人

    佛教徒,却对佛教崇高的真理发自内心的敬慕、赞叹,例如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对佛教的因果轮回很感兴趣,他在临终时对友人坚定的表示,他相信因果轮回的道理  同为德国的哲学名人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也都对佛教有相当的涉猎、认识。其中叔本华更以佛教徒自命,不但在家中供奉佛像,生前几收藏欧洲所有的佛书。他认为佛教是世界上最尊贵的宗教,不仅是亚洲之光,更是照亮世界的一盏明灯。他在著作中并且提到:“如以我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651061.html
  • 印度的哲学

    之隹,叔本华曾说:「余得是书,生前可以安慰,死后亦可以安慰。」可见其价值之高。从本体论的梵=我,到现象论的梵之显相,而到其结果的轮回解脱,新颖而深邃,其对印度哲学思想的启迪极大。 《奥义书》与...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5251510.html
  •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叔本华哲学之类。这些人虽然对人生的现象知有因果性的关系,而认识不同,漠视或否认了现生行为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的价值,而把一切都归于注定的呆板化,机械化,以致流于定命论的观念。有些人主张尊神论,把人生一切...

    竺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04753733.html
  • 论文学形式的宗教精神

    不但是文化维度,并且也在审美的维度;另一方面,宗教本身即是哲学的渊源之一。于是,在寻求精神解脱的终极意义上,叔本华、王国维等认定:解脱之道根本尚在宗教,“而美术不过是求得暂时之平和。”(8)  然而,...指出了“疗救是的可能”(16)。而第四圣谛道谛,则具体提出了具体解决苦的方法,如八正道。事实上,西方哲学家叔本华正是在佛教的四谛观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悲观哲学,而王国维又接受了叔本华的哲学理论认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5855884.html
  • 三界唯心梦喻最胜

    亦属于假有之色,可参阅窥基的《大乘法苑义林章·法处色章》。  德国哲人叔本华指出:“康德首先一个缺点就是对这一命题(即“世界是我的表象”)的忽略……与此相反,吠檀多哲学被认为是毗耶舍的作品,这里所谈的...事。同时,也提供了除烦恼、得解脱的可能性。  五、梦喻最胜  叔本华认为,在经验的形式下比在思辩的形式下更容易理解所谓“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这种经验形式就是梦:“我们有梦,整个人生是不是一场幻梦呢...

    鸣 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4767587.html
  • 闻外人来华学佛感言

    其浅陋,弃之而治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尼采、叔本华之学说,亦不能惬其心。彼尝活动於政治界中,犏游新旧大陆,足迹所至,各国均极注意,而最後竟使彼陷於失望之境。且彼有一子,因罪瘐死於伦敦,彼尤伤之,遂...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84586257.html
  • 舍都市花花风景 来雪域内观自心

    脑际的一个问题: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原先以为农村人很苦,城市人很快乐。及至进得城来才发现,喜怒哀乐是不分地域的。叔本华说过,我们一个希望的消失就是另一个希望的产生。人生就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不断地向前、向前。当发条力尽时,一生也便终止。叔本华描述的一生有什么意义呢?生活贫困固然痛苦,摆脱了贫困照样痛苦。我没有能力让所有人变富,即使有能力,富人的痛苦又怎么办呢?   后来又遇到尼采的超人哲学,很合...

    索达吉堪布 编著

    |入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146125877.html